在日常燈光運用中,以及一般燈光設計中,我們所看到的所聽說的,多是較為固定的照明套路,很難體會到燈光的藝術表達和更多的可能性。下面,不自量力,希望通過幾部電影,及對里邊經過戲劇化加工過的燈光藝術的賞析,讓你領會一下燈光的藝術表達。如此,當你再回到日常居家照明,對于燈光,相信你會更加敏感,更加挑剔,也更加熱愛。
.寄生蟲 .
奪下奧斯卡小金人和戛納金棕櫚的【寄生蟲】,可能是去年最成功的電影。其中,除了窮人鬼精、富人呆萌的劇情之外,有關電影中的頂級住宅,引發了各領域的廣泛討論。
我們看到,這個住宅燈光的特點就是,主光源極少,基本就是裝飾燈和氛圍燈的拼湊,給人的感受就是很舒服很享受,像是在拍言情偶像劇的場景里。這種高級濾鏡般的燈光,很大程度會把強調戲劇感現實感的片子,拍虛了。
坦白說,韓國片,多有這毛病,總愛在現實露骨的劇情,上面涂抹一層濃濃的奶油。這是一直以來,個人不怎么喜歡韓國電影的一個原因。然而,這樣的燈光,用到這個片子里,倒是提供了可深入玩味的空間。樸社長一家,正是生活在這樣一種微妙氛圍中,他們明知道現實中到處的藏污納垢,但就是愿意選擇性的過濾那些污垢,樂于生活在一種有些朦朧不真實的享受中。這也算是一種善良的狡猾吧。
.地球上最后的夜晚.
第二個片子是,畢贛的【地球上最后的夜晚】。這個片子,當時很期待,但從結果上看,這是一部不盡如人意的電影。影片丟掉了作者電影的精氣神,只留下一個炫技的形式外殼。當然,就這個炫技的形式外殼而言,也還蠻好看。
我觀察到,燈光在這個電影里面,是一個舉足輕重的角色。其中,當湯唯站在門的左側,戶外的燈光卻十分惹眼,給人一種奇妙的觀感,燈光表現得既有些孤僻,又含蓄溫暖;當老姑爹沒正形的靠在沙發上,隱隱約約的光線,演繹出撲朔迷離,高深莫測的人物氣質;當小年輕李鴻其,人生無望,深蹲在一片破敗的水泥坪上,四周的燈光,莫名其妙豐富起來,各種燈光裝置在暗淡中,交相輝映,尤其照在地面上藍光,營造出了賽博朋克風的未來感。
還有,影片開始部分當黃覺安裝上了燈泡,仿佛一種點題,點亮了失落記憶里那個破敗的世界。燈光在這個電影,不是一種被動存在和裝飾,而是主動在傳達。
.布達佩斯大飯店.
布達佩斯大飯店,一個稀奇古怪的神作。韋斯·安德森,是好萊塢導演里面極具個人才華的存在,以擅長色彩的運用著稱。就這個影片,看過了好幾遍,屬于好看又摸不著頭腦的那種影片。當你抓住了某些點,會不自覺跟著那些奇怪的舉動嗨起來,接著就會有種看穿一切的無聊感。這個時候,服化道和燈光就會起到撐起影片的可看性。無聊的部分,看看影片里滿天的馬卡龍甜餅色,就很滿足。
回到說這電影里的燈光,兩個字就是極致,有表現浪漫溫馨的串燈,典雅的花燈,人物特寫用的投光燈,以及家居的壁燈氛圍裝飾,都十分講究。這種講究,這種燈光的和顏悅色,很大程度上調和了電影本身的失序感,給觀眾傳達了,影片盡管舉止怪異,但內涵甜美的感受。
通過三部影片,漫聊里面的燈光,坦白說,沒著沒落沒干貨的,那么全當是對光的藝術和趣味的欣賞。其實是想說,燈光設計,不應該只是技術,不應該非要把環境光、氛圍光、重點光,在空間中,用得明明白白,科學嚴謹,滴水不漏。而是可根據空間和文化氣息,尤其個性,去進行人性化的表達。這樣燈光設計,才能仿佛音樂漫畫那樣,為我們的生活,帶來更多的樂趣和豐富的感受。歸根結底,燈光設計和技術,是為人性服務的。